神木天气_神木“80后”马慧聪与式微文学的碰撞

时间:2020-10-10  来源:资料大全  阅读:

\
马慧聪主编的省级纯文学杂志

  本报记者 程婴 有些腼腆,也有些害羞,甚至激动起来还有些结巴;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善良、质朴、诚恳的气质的侧漏。

  没有值得攀比的家庭条件,更没有值得炫耀的学历;但他一谈到文学,立马就会亢奋起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

  他叫马慧聪,陕西神木人,却与暴富无关。

  大家称他“诗歌王子”,在小县城办省级文学大刊,却并非以文学为人生目标。

  “其实,我只是希望以文学作为桥梁,通过文学的渲染力和号召力,最终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我会坚持投身环保事业。作为成长于黄土高原的孩子,我不想人们一提到黄土高原就想到黄色,她应该是绿的。”马慧聪说。

  这是一个“辍学少年”与式微文学的碰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马慧聪一直做着天真的文学“绿”梦。可如今,他的梦已不再是梦,渐渐变成了令人骄傲的现实。

  辍学逐梦卖房出书

  2000年,16岁的马慧聪进入神木四中读书。刚入校不久,他就找到几个爱好文学的伙伴舞文弄墨,办文学社,油印刊物。他对文学的追求和执着使得他从这里开启了梦想的航程。

  那时,诗歌还没有受到太多的嘲讽。在纯洁的校园里,他举办关于绿色文学的诗歌讲座,一时被称为校园的“结巴诗人”,并且很快在学生中赢得了关注。于是,他开始了文学社团的组建活动,最初的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就是在那时组建起来的,这是马慧聪为自己的诗歌,为自己的梦想建立的一个“理想国”。在这个国度里,他与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写诗、编杂志、办讲座,他们是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的最初的种子。

  2002年,刚满18岁的马慧聪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最为离奇的抉择——辍学。理由很简单:“人的事业应该从18岁开始,我想我该要为我的事业去奋斗了。”

  马慧聪所想的“事业”也很简单——写诗。“在那种压抑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对于当时对诗歌创作陷入极度痴迷状态的我来说,已经完全不能让我去尽情创作了。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马慧聪说得坚决而果断。他跟文坛怪才韩寒一样,是个不后悔的“辍学青年”。

  尽管家人和亲友反对声一片,马慧聪还是坚决退了学,开始了他“云游卖诗”的流浪生活。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期待,每天只吃几个馒头,喝一瓶矿泉水,他几乎跑遍了古城西安所有的知名杂志社,希望用自己的虔诚、激情和吃苦的精神在西安谋得一份安身之地。但残酷的现实却一次又一次给他泼来一冷水。“开始觉得无所谓,我想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在西安谋个安身之地是没问题的,但次数多了后,我也会反问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出门时所带不多的盘缠已消耗殆尽,迫不得已,马慧聪不得不靠在饭店洗盘子、发传单来维持生计。马慧聪的父亲得知儿子在西安的遭遇后,立马到西安硬将他拉回了家。但回家不久,马慧聪抱着自己的诗稿去了北京。这一次,碰了一鼻子灰不说,最终却因“外来无业人员”而被遣送回家。

  回到家的马慧聪,让家人为之难过。但马慧聪依然不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和热爱,最后家人没有办法,变卖了房子,只为给马慧聪出版诗集。“我的第一本诗集就是用家换来的,还记得当年父母为了支持我,把房子一共卖了3万元,而出版诗集花掉了28200元,加上来回往西安跑的食宿费,基本所剩无几,后来我家租房住了整整6年。3万块钱对于10年前的神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假如那时参股了煤矿,到现在都该过亿了。”回忆起往事,马慧聪有些心疼家人。#p#分页标题#e#

  虽然谈到这些总有些后怕,但他并不后悔。“这两次经历现在来看,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让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没有(经历)的话,我是体会不到的。”说完,马慧聪又笑着补充了一句:“辍学去流浪,你们不要去学啊。”

  而事实上,马慧聪的流浪经历在神木当地传开后,他也被当地作为了“反面典型”。“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学谁也不要学马慧聪。”

  持之以恒修出正果

  流浪不成,马慧聪只得回到家乡。

  但那一年多的流浪生活结束后不久,他却意外地迎来了他文学路上的转折——流浪期间所写的一百多首诗稿编辑成册后,赢得了《延河》杂志社副主编的赏识,并推荐至出版社。2003年初,马慧聪用房子换来的第一本诗集《渴望》顺利面市。随后,他加入了陕西省作协,成为当年陕西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也是在那一年,他的的个人经历被报社和电视台相继采访,当时19岁的他被冠以“少年诗人”的称谓。

  那本诗集,给这个饱尝艰辛的“80后”诗人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并使他的生活轨迹出现了一些转向,他先后在西北大学、青海大学等学院开展诗歌讲座,他一直宣称自己的“第三种语言写作”,他认为诗歌既不能晦涩,也不能浮于表面。

  “诗集的出版,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毕竟它是我的第一本诗集。”马慧聪说。

  2004年,马慧聪开始在神木的学校里宣传和扩大自己的文学社,2005年他创办了神木县《绿色文学》杂志。据马慧聪介绍,“当时办杂志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在做,办刊经费都是从亲戚朋友处借的,他们虽然不理解我的做法,但我坚持住了。”那是艰难而痛苦的一年,最落魄的时候,办公场地的租金都交不起,硬是被房东赶了出来。

  但是这些仍然没有让马慧聪的文学梦有丝毫动摇,没有让他的脚步有丝毫退却。而实际上,2006年对于马慧聪来说,是个转折。那一年,他组织举办了神木校园文化史上的第一个盛会——“兴神杯”校园文学大赛,并主编出版了《“兴神杯”校园文学作品集》。同年,马慧聪的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被共青团神木县委评为“优秀青年社团”。对于马慧聪来说,文学社被共青团县委评为优秀社团,意味着他的事业得到肯定,也让很多人看到了文学社存在的特殊意义。

  马慧聪于2007年应邀在神木县文联工作,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份难得的好工作,父母也很支持,他们不希望他再“折腾”下去了。可是马慧聪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的梦想只是打开了一扇小小的天窗而已。安逸并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毅然放弃了那份工作。

  2008年,马慧聪成为神木文联的签约作家,他由当初神木县的叛逆少年变成了一个诗歌传奇,他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2009年,马慧聪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神木承办了一家省级纯文学期刊《草原-绿色文学》。在一个小小的县城,这是令人无法想象的,但他做到了。这本由内蒙古文联主办的杂志叫《草原》,马慧聪承办的下半月刊命名为《草原-绿色文学》,而倡导“绿色文化”就是这本刊物的主要目的。马慧聪把自己的“绿色梦想”寄托到了这本杂志上,他说:“‘绿色文化’对内而言,它代表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力,对外而言,它代表着绿色环保的主题。”

  《草原-绿色文学》的创刊号得到了业内众多人士的肯定和支持,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副主席阎安、冯积岐等都明确表示支持这份刊物,著名诗人雷抒雁在延安看到《草原-绿色文学》后赞叹:“一个县城竟然可以办出这么大气纯净的纯文学刊物。”#p#分页标题#e#

  2010年是丰收的一年,马慧聪被作家出版社邀请为首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代表、被宝鸡市作协聘为《阵地》报特邀副主编。也是那一年,他一手创办的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获得了神木县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还被神木县人民政府评为“2010年度‘争先创优’先进集体”。同年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推出了第一套“绿色文丛”,这套包含5本诗集的丛书,从头至尾都是马慧聪一个人在策划和运作。谈及出版该丛书的目的,马慧聪表示:“主要就是扶植全国的优秀青年作家,他们由于刚起步,得到的扶持太少了,哪怕写得再好,可能连出书的钱都没有,他们的才华可能就会被埋没。”

  马慧聪计划着每年都推出一套“绿色文丛”丛书,而所有的运作经费均由他负责。“每个人都有梦想,只要他们不放弃,作品足够优秀,我不会收他一分钱。”

  绿色事业与时俱进

  截止2011年,历尽10余年的艰辛,除了担任内蒙古文联的省级刊物《草原》下半月刊的执行主编,马慧聪还同时担任《神木青年报》的主编以及陕西省青年文学社社长(前身为神木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文学社会员从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人,也有了自己固定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完全实现了文学社办公自动化。但为了他的绿色事业,拥有这些显然不够。马慧聪的梦想是将“绿色文化”打造成为陕北文化名片。

  自2010年起,马慧聪就准备筹建第三产业,并向文学社的理事会提出申请,筹建了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绿化中心、秀峰绿化公司和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广告中心、海纳广告文化传媒公司。

  然而,在文学走向边缘化的今天,在市场化,快餐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大潮之中,在自然灾害频频出现在我们生活中间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惑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时,马慧聪觉得我们的未来同样是充满无限希望。他说:“我们现在只有结合眼下陕北地区繁荣的经济发展状况,团结奋进,抓住机遇,加大自身实体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相关文化产业,把文学社市场化,产业化,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合社会,适合生存,适合竞争,尽快将我们的绿色文化理念打造成为陕北的一道亮丽的文化名片,尽快实现文学社在陕西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宏伟目标,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更多的社会民众知道,我们存在的非凡意义和社会影响。”

  对于陕北未来的发展趋势,马慧聪分析得极其细致: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新时期的陕北需要绿色,渴望绿色,只有生活环境搞上来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和企业投入到这里来。因此就必须出现一种新的文化理念来引导和倡议政府和团体去做这些服务社会造福后代的事情。他说:“将我们的绿色文化理念打造成为陕北的文化名片是我社未来几年内发展的一个高度和目标,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我们细心认真的对待。”

  他还准备设立绿色文学奖,筹备绿色文学基金会。邀请全国知名作家,评论家为“绿色文学”评定和把脉。这样的盛事将在陕西,乃至全国产生重大的影响,神木这个地方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关注,将是全国绝无仅有的。

  筹办诗会蒸蒸日上

  如今的马慧聪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青涩单薄的少年了,28岁的他更显成熟、睿智、干练,举手投足间多了挥斥方遒的豪迈与霸气。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偶尔的孩子气和对梦想一如既往的坚持。

  十年磨一剑,他的眉宇间有了股英雄气。他说:“我们有梦想和想法,只要努力去做,就能有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虽然很累,虽然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和痛苦,虽然饱尝了泪水的酸涩和不被理解的委屈,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为梦想活着真幸福”!这种幸福是无可替代的。#p#分页标题#e#

  如今的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已经在陕西省作协和神木县政府的支持下成功晋升为陕西青年文学社,并且筹建了自己的印刷厂,还要成立自己的爱心基金会。他说他会一步一个脚印的把这些梦想都实现,让它们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而且在2011年底,他主编的《草原-绿色文学:中国80后诗人作品大展》专号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并从2012年开始,他主编有‘小《人民文学》’美誉的《延河》下半月刊《延河-绿色文学》。马慧聪说:“接下来的工作,我会不断壮大自己的团队,领导团队把‘绿色文化’的传播不断坚持下去,期待有一天能主编一本跟韩寒的《独唱团》和郭敬明的《最小说》一样畅销的‘绿色文化’刊物。?”

  神木县黄土高原青年文学社和马慧聪的个人事迹先后被《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西安晚报》、《西安商报》、《西部时报》等报纸媒体专版报道。他的个人事迹被人民网、新浪网、网易、新华网、中国西部开发网等300多家网站相继转载,在被媒体争相采访报道中被誉为“全国最年轻的省级纯文学期刊主编”。之后他先后上榜“2010年八零后文学创作风云榜之诗人榜”,荣获“2010年中国十佳年度青年诗人”,2010年“草原文学奖”,2010年“榆林市优秀志愿者”,2011年“神木县优秀青年”等各种荣誉。但是这些虚荣并没有让这个青年变得浮躁,他依然是当初那个脚踏实地的筑梦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底,马慧聪的“绿色文化事业”得到了神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赏识。马慧聪也因突出的个人经历,成功晋升为神木县政协委员。

  日前,马慧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陕西省青年文学创作队伍建设和“五个神木”建设;展现神木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神木在陕西省内文化大县地位;自去年来,在马慧聪的倡导,陕西省神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计划于今年举办的陕西省青年文学社成立大会暨“人文神木·陕西诗会”由陕西省作家协会、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青年文学社承办,并邀请了白阿莹、贾平凹、陈忠实、雷涛、阎安、高建群、吴克敬、雷抒雁、郁葱、梁平、王明韵等上百著名作家和诗人,规模和规格堪称空前绝后。

  马慧聪表示,作为神木县的一名政协委员,自己有义务为神木乃至陕西的文化建设尽职尽责,改变人们日渐荒芜的心灵,核心在于大力倡导和传播“绿色文化”,只有心灵绿起来了,陕北乃至整个黄土高原才能绿起来。他透露,由他倡导的“绿色文化”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立属于自己的印刷机构、广告公司和3D动画公司,并计划将其发展成为陕北乃至西北地区最具实力的新兴文化支柱产业,成为煤矿暴富区最耀眼的文化明珠,彻底改变神木给人只有钱没有文化的印象。

  对此,让人想起某期《草原-绿色文学》的刊首语,马慧聪这样写道:“这颗小种子,在努力地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它孕育了那么久,走过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苦难和坎坷,现在,雨水和阳光,在向这里靠拢。”

  记者手记:

  如今,在社会经济大潮和网络海量信息的推动下,曾经被人反复复萌发的文学梦悄然从人们日益疲惫的身心出窍了,然而,式微的文学并没有抛弃那些热爱她的人,真正热爱她的人也似乎尝试着各种方式,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马慧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坚守者,当他的“碰撞”展现在你的眼前时,你还会说文学式微吗?(来源:华西都市报)

神木天气_神木“80后”马慧聪与式微文学的碰撞

http://m.kwkids.com/content/66467.html

推荐访问:神木市 神木枝隐藏任务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