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工作计划【五篇】

时间:2023-12-08  来源:人力资源  阅读: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力资源工作计划【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篇: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针对员工适应潜力、创新潜力、改善潜力薄弱的现象,结合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突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力量储备培训,为公司建立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带给适宜的人力资源。

  二、编制原则

  (一)战略性培训与适用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相结合。

  (二)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三)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职责明确。

  (四)盘活资源,注重实效。

  三、培训的主要任务

  (一)结合公司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以技能鉴定为手段,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与导师带徒为载体,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1、开办精炼、连铸、轧钢、焊工、仪表工等个专业工种技师(含高级技师、技师、内定技师)培训班,共培训名;开展焊工、仪表工、锅炉、汽机等个工种高级工培训班,共培训名。

  2、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公司钳工、天车工等通用工种及部分行业工种青工技能比武培训,培养公司级技术能手名。同时根据国家、省及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工种技能大赛参赛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培养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名。

  3、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各单位从实际出发,为经验丰富、掌握绝活的优秀技能人才(特级技师、职责技师等)配备1名理论丰富、文字表达潜力强的员工做助手,构成1名优秀技能人才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忙导师提高理论知识,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培养一批知识型与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4、选送公司球团竖炉、高炉、转炉、连铸、精炼、轧制等方面的操作骨干50名,到相关同类企业现场跟班培训,学习、了解先进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术提升培训。

  1、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分层次开办计算机应用提高、计算机三维制图、液压技术、变频技术、PLC、英语等培训班。

  2、结合新产品开发,有计划聘请内外专家讲授“”知识,开展技术专题讲座次;结合现场工艺与设备,从设备厂家聘请专家来公司开展高层次的液压技术、变频技术、特殊仪表等专业的现场培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

  3、加大送外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拔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等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对口岗位培训,派遣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带给智力保障。

  (三)适应公司发展与管理提升的需要,加强公司所需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1、根据省委、省国资委、集团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拔高、中层管理人员人送外培训,进一步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潜力。

  2、加大各层级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的力度。对新近提拔或拟提拔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培训;以MBA核心课程为主要资料,结合公司管理实际与要求,举办一期为期1年的中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以基层管理理论与实务为主要资料,举办二期6个月以上的基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继续以《企业班组长培训教程》为主要资料,在班组骨干人员中组织5期、脱产1个月的培训;通用管理潜力与专业管理潜力相结合,举办一期脱产6个月以上的采购、营销系统人员培训。

  (四)分层次继续开展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与提高性培训。

  1、根据各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采取集培办班方式,继续分层次开展200余人的内审员、相关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证集中培训;采取自主办班、班组学习、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法律法规、文件体系的全员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安全与环保意识。

  2、为规范设备管理,减少设备事故,外聘专家举办一期以高、中管理人员、设备科长、专业点检员为主要对象的规范化点检定修培训班;采取自主办班,开展以TPM设备管理知识及简单的设备维护、设备管理规程、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等为主要资料的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的培训。

  3、配合公司持续改善工作,继续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系统各级用户培训。

  (五)为公司新上技改项目做好人员储备培训,根据项目规划提前开始培养大高炉炉长、工长、转炉主炼钢工与摇炉工、精炼连铸班长等关键岗位人员。

  四、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公司将透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的宣传报道,促使各级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培训开发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培训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培育开发下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自觉站在公司建设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的战略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公司务必整体营造出“需要学习”的氛围,促使员工真正认识到“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是每位员工的职责和义务”,培训是帮忙员工提高生存潜力和岗位竞争潜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二)完善培训制度,加强考核与激励,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1、适应公司管理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的要求,优化培训管理流程,修改并完善《员工培训开发管理办法》等有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开发的效率。

  2、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考核,保证培训效果。将所有培训分为公司集培、单位自培、送外培训,集中管理,严格按经济职责制考核工作要求定期对培训中心、各单位完成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的状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加强对培训员工的考核,将员工培训结果与待遇、使用挂钩。

  3、完善培训奖励措施,对培训效果显著的项目实施单位、优秀学员、优秀教师(含兼职教师)进行评优并给予必须奖励,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培训授课及师傅带徒的津贴标准,鼓励员工传授知识与经验。

  (三)对内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技术部门优势,提高自主培训开发的潜力;对外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培训资源互补,满足高层次培训需求。

  1、进一步发挥培训中心在通用专业(工种)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培训方面的作用,多渠道解决培训基础建设资源,提升培训中心在通用工种技能培训硬件设施水平,满足员工基础技能训练的需要。

  2、发挥技术中心、信息自动化中心、检修中心等单位(部门)在现场技术、现场操作方面培训的优势,将其资源纳入公司有关专业(工种)现场技术、技能培训资源管理范围,确保公司所需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打破单位(部门)界限,充分利用现有及闲置资源,促进同工种不同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培训,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4、加强外部培训信息的甄别,选取与优秀的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加强与等兄弟单位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为培训带给合格的师资与有效的蓝本。

  1、聘请专家来公司对内部培训师(个性是兼职教师)、考评员、培训管理员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培训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2、组织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开发一批贴合公司装备、工艺技术实际的培训资料,加速完善试题库、案例库,满足培训需要。

  3、发挥培训中心专业优势与业务特长,使其为各单位的自主培训带给业务指导。

  (五)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按培训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重点抓好培训准备、培训实施、考核评估等“三个环节”,一方面督促培训职责单位根据需求做好课程设计和师资选聘,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严格对学员的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从学员反应、学习成绩、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测定培训满意度。

第2篇: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建立HR体系是个大工程,因企业性质、行业特性、发展阶段、人员规模等不同而不同,建议该问题明确如下:

  企业处于初创期、适合大部分行业所遇问题(特殊行业或组织除外)、人员规模为300人及以下(参考大、中、小、微企业)。

  主要谈谈小企业HR负责人如何逐步开展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分三部分:

  一、明确3个HR问题:定位、角色、逻辑

  1、定位

  (1)作为小企业HR,做到谦虚、平和、真诚去跟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公司方方面面细节,包括员工的工作、生活及学习。

  (2)不做表面文章,不做形式工作,不搞高大上的规则,用心对待身边人或事,做好衣食住行,少管理多服务,体现服务、客户化意识;内部不稳定、不和谐,谈不上人力资源系统建立。

  (4)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二项欲望及五项需求,从法-理-情的顺序去建立规则,而反过来从情-理-法的顺序去执行。

  2、角色:人力资源发展阶段及扮演角色,不展开谈,网络搜索学习,并结合企业思考。如战略合作者、员工服务者、变革的推动者、人力资源专家等等,建议较有必要学习,虽然达不到深层次要求,但每项角色均有其意义,站在企业角度及目前阶段,明确HR的目标、职责、内容等。

  3、逻辑:

  (1)HR架构逻辑:个人认为,底层3个为业务价值链、任职资格标准、HR信息化,操作层5个为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人力资源规划不放在操作层,所有HR工作都需要规划)。

  (2)小企业HR可能多半的工作:跑社保、发工资、找简历。大多时候集中在员工关系、招聘、薪酬3块。

  (3)想要建立体系,先把基础几项核心工作服务好。互联网+时代,更多要不忘初心、夯实基础。

  二、初期重点做的基础工作,此部分预计2-3个月梳理,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

  1、深入老板文化的精髓,决策方式、领导风格、沟通形式、文化氛围等等。这个靠悟性了,HR的人际敏感、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充分体现。

  2、企业运营状况,现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重点,反复找老板和员工谈(谈吐为止),平时多听,多看,多走,多想。

  3、抓住痛点,解决最痛3点,一般主要矛盾不超过7个,能同时解决7个以上就很牛逼,解决前3个即可,相应后面4个可能越来越简单。

  附:罗列下可能的重点需求:

  (1)基础规章制度建立:如人事审批权限、定岗定编(岗位序列及薪酬优先做)、考勤、入职(劳动合同、人事档案等)、在职(试用/转正、入职培训等)、印章证照/证明等。

  (2)员工招聘:更快、更准确的找到合适的人才。不展开说。

  (3)薪酬福利:薪资计算及发放、社保公积金管理。不展开说。

  三、模块化关联操作,此部分预计至少6个月出制度框架及工具,不断PDCAR。

  前提要非常熟悉企业经营状况、治理结构、资源、文化、产品。设置中长期HR目标,着手开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等。主要重点工作有:

  1、任职资格体系:对人员数量、结构、素质能力方面深入分析,完善组织架构;将企业内的所有职位按职类、职种、职层、职等分别理清。初期可设置简单些。

  2、招聘方面:完善招聘管理制度,比如编制、费用、渠道、面试面试官、背景调查、录用等。需求准,最有效是一个字:快。

  3、绩效方面: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KPI关键性指标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关键指标表、分解指标等。

  4、薪酬方面:基于业绩与能力的薪酬制度,前提做好任职资格、岗位序列等,设置好结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注重激励性,尤其初创公司的销售。

  5、培训方面:结合企业文化,把新员工入职培训、通用培训做好,后续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多开展活动,注重形式、文化氛围。

  总之,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人才,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了人才,就Hold住了未来。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战略、战术、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就能有效解决招聘难的问题。

第3篇: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一、就业工作

  (一)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确保8万元以上的基层平台工作经费及时到位。每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除所长外至少配备1名业务骨干,人社工作包括就业失业登记证申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缴费等各项业务全部延伸至基层平台,并实现了电子化办公、数据化管理。

  (二)成功申报了银城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为创业型和积极就业型试点社区和泗洲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为全省人社系统作风建设优秀窗口单位。

  (三)积极落实稳岗政策。成立了落实稳岗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贯彻落实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政策的实施方案》(德人社发[2015]37号)文件,切实做好企业稳岗补贴发放工作,已为铜矿、金山金矿、润泉自来水公司等三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共计351.588万元,极大推进了失业保险征缴工作,预计1-11月份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首次突破千万,完成年初计划数的143%。

  (四)积极培育发展电商企业,认定了市安郡职业培训学校为我市第一个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吸纳了23个创业项目,带动就业173人,年培训人数预计达600余人。

  二、医疗保险工作

  (一)加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强化参保政策宣传,细化工作责任,强力推动工业园区企业参保,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特别是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80%工作人员参加了职工医保。1-10月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89万人,完成年初计划数的101%,

  (二)大力实施复合式结算办法,积极推行医保总额控制和“六参数”管理。同时加强与农医中心的沟通联系,统一标准加强对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扭转了长年亏损的局面,首次实现了年度收支平衡。1-10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4779.6万元,支出3275.1万元,为保障全市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社会保险工作

  (一)在全省率先启用了指静脉加人脸识别的认证系统资格认证工作的基础上,几年结合开展o2o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创新举措,通过公众号进行“线上”认证和上门服务相结合,避免了老年群众腿脚不便等原因造成的出行困扰。该项举措极大便利了在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及因身体原因出行退休人员,得到了退休人员及子女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共国内外有347名退休老人通过该渠道进行了资格认证。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1-10月,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98万人,完成年初计划数的192%,新增参保人数0.73万人,征缴金额2529万元。

  四、城居保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数据比对制度,每季度定期与民政、社保等部门沟通对接,及时对重复参保人员及死亡人员进行了待遇停发,杜绝了养老金的流失。今年以来,共对466名重复参保人员和340名死亡人员进行了待遇停发。

  (二)自2015年8月正式启动全市代扣代缴个人协议签定工作以来,我局加大宣传力度,进村入户共发放《服务指南》4万余份。截止目前,全市代扣代缴个人协议签订工作已基本完成。

  五、劳动监察工作

  (一)以点带面做好用工审查。突出以医疗卫生机构、招标代理机构和上年度被投诉企业为主,以其他行业为辅,共审查用人单位55家,其中医疗卫生系统15家,建筑企业5家。涉及劳动人数5120人,共督促用人单位补签有效劳动合同280份。督促3家乡镇(街道)卫生院为聘用人员补缴了社会保险。

  (二)强化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征缴力度。从源头上征缴,提前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沟通,要求其在发中标书之前,中标企业必须先行缴纳保障金,由此用工单位由原先的被动缴纳变为现在的主动缴纳。1-10月,共征缴工资保障金323.96万元,涉及施工单位162家,历年累计突破千万。

  (三)积极推进建立多部门协调办案机制。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移送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德人社发[2015]35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同建设、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今年以来,向公安机关移送了涌泉矿业拖欠孙宏水等人工资32.9万元案件,向市人民法院移送了市中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工程拖欠民工工资529万元案件,现已执行到位。1-10月份,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76起,立案68起,结案65起,结案率95.5%,为劳动者追发工资592.9万元,涉及劳动者1089人,督促用人单位补签有效劳动合同280份。

  六、其他工作

  (一)信息工作做到有编制、有窗口、有专人,发卡率80%以上。

  (二)信访工作平稳有序,未出现越级访情况。

第4篇: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人有时候是喜欢自我总结的,特别是在特定的时间或日子。2018年,是我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的第10个年头。结合过往学习和实践,谈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对提升人力资源工作价值的认识,抛砖引玉、互促成长。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企业的演进

  自彼得.德鲁克提出“人力资源”概念以来,理论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者不断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和实践,特别是大工业生产体系下,当泰勒式科学管理、组织管理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等遇上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化学融合下诞生了目前在国内较为主流的亦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作为个体,我是幸运的。7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3年管理咨询、10年企业实践,正好处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到转型升级进入新常态的10多年,也是中国企业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量的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引入中国的10多年。新经济、新商业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与之相适应的发生着变化、转型、升级,总体上,这10多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阶段

  专业人才供给方面。刚跨入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是较为“陌生”的,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并不多,专业人才需求紧俏、供给不足,母校与人大、首经贸、北京物资学院是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的四所高校。原本打算报考地质勘探、考古专业,在亲戚、导师推荐下,报考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在班级主动报考的仅2人,其他均为调剂。

  专业学术交流方面。《杰克韦尔奇自转》畅销,六西格玛精益化生产管理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KPI关键绩效指标量化工具也日益被一些专家推崇。10多年前,职业讲座、培训、亦或是书店,流程优化与变革、精益化管理、KPI等相关课程、书籍品类之多,就像如今的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

  企业管理实务方面。大部分企业设置劳动人事科,名称即使改为人力资源部的一些企业实质上职能仍为劳动人事管理。把劳动者视作劳动力的特点在于,劳动力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以国家、企业一般将劳动者划分为工人和干部两大身份群体,工人视作劳动管理、干部视作人事管理。一般来讲,劳动人事管理是计划经济阶段的产物,讲求的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注重的是行政事务管理,与企业战略联系不紧密。劳动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共性在于“人”是企业的成本,视为“人耗”,关注于如何有效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投入产出效率。

  2.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广与应用阶段

  专业人才供给方面。进入研究生,赴多家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时期,人力资源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广泛设置,专业人才供给量呈井喷式增长,但受制于专业规划、课程设计和教师专业度,供给质量良莠不齐。得益于人力资源专业较好的就业率,一些高校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考量,甚至不知设置哪些课程,仓促设置专业,招聘老牌专业高校毕业生,教授新生。

  专业学术交流方面。这一时期,两大技术流派较为流行,一是基于“事”的管理,以任务达成为主线,因事设岗、以岗定级、按岗定标、以标择人、人事相宜、凭绩取酬。一是基于“人”的管理,以胜任力为主线,选、育、用、留、裁。随着企业实践向纵深拓展,在制度的刚性与人的柔性方面,两大技术流派逐步融合、相得益彰。

  企业管理实务方面。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专业管理在激发员工活力、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的作用,设置人力资源部门,配备相关专业人员,一些大型集团型企业按照专业划分设置了多个业务团队,也开始注重员工职业能力投入与培养,成立企业大学;劳动人事科具有时代属性的称谓与设置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国内管理实务往往会滞后于前沿理论,在房地产尚未成为财政支柱,实体制造业发展迅速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均希望在流程优化、架构重设、指标量化取得突破,赢得竞争优势,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有的企业对原有流程全盘*,有的企业恨不得所有任务均可量化,量化指标多达100多个。当然这些企业的前沿实践和探索,促进了西方管理方法在中国企业的落地、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转型阶段。

  跨入职场的10年,也是中国经济经历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入转型发展的时期,一方面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实体制造业发展放缓;另一方面新模式、新业态下的平台型组织、柔性组织对常规的直线职能架构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即时交互与无边界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国外前沿理论、技术、方法的引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步开始质的转型。

  专业人才供给方面。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机制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转型期相比,略显滞后。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增量需求逐步稳定,也更愿意招募有从业经验人员,专业毕业生由香饽饽、紧俏趋向饱和、过剩。

  专业学术交流方面。“质”的转型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型。两者根本区别在于,人力资源是企业拥有资源所付出的成本,为负债,属于被动式管理,聚焦于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如何激发员工队伍活力,人力资本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属于主动式管理,聚焦于如何共同发展、共享利益。二是人力资源职能管理向业务合作伙伴转型(HRBP)。不仅着力于人工成本控制、用工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提升等职能管理,还聚焦于战略合作、企业变革推动、业务与员工支持。

  企业管理实务方面。大部分传统业务企业深耕于人力资源职能管理,强化降本增效。一些新业态企业,特别是互联网、IT公司大力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在人力资本方面,如华为、阿里巴巴,以及三只松鼠等创业型公司,全体员工或核心团队参与到股权期权、虚拟分红等企业利润分享计划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突破原有的直线职能部门设置,构建COE(人力资源专家中心)、SSC(共享服务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三大支柱中心,更加主动对接企业战略、支撑组织变革、服务直线经理和员工,促进企业目标达成。此外,企业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创新,共享组织、自组织等柔性组织不断涌现,以海尔为代表的基于单的“人单合一”小微组织模式是其中代表。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初心和使命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三性”合一的。理论在不断演化,组织模式、技术条件与人的素质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如何保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机制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性,就要始终秉持初心和使命。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初心和使命可以概括为两个服务: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服务于员工价值实现。在整合组织、制定规划、优化人力资源策略等各项工作时,均要以两个服务为准绳,开展诊断、分析、优化工作。

  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面临的挑战

  在追求创新与突破的背景下,“变”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主题。初心和使命讲起来容易,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管是深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亦或是积极寻求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发挥不足,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于强化职能管理。人力资源部门仍是直线职能制下的一个“僚”部门,关注的是本专业的职能管理以及纵向的专业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紧密程度、业务部门的协同力度不足。过于强化专业职能管理,政策制定、组织模式优化、选人用人、激励策略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够;单线条交互关系,业务部门、利润中心有效需求难以真实反馈至人力资源部门,最终影响了整体效率和管理效能。

  2.HR专业能力不足。一些HR部门虽接受了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培训和辅导,但是在实践中陷入工具论、方法论,一方面没有真正理解工具方法的本质和适用条件,另一方面一味地模仿标杆企业做法而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中,虽构建了三大支柱,但徒有其形,BP所从事的工作本质上还是综合人事管理,又比如最近OKR工作法较热,很多企业又开始像10年前流程变革流行时一样,生搬硬套,为用而用。管理注重实效,工具注重简约、易行、易操作,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并不是每一次转型,均比前者更加“优越”,而是要结合企业实际,量身定制,只有适用,方为。

  3.企业高管重视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力资源开发,一些企业把人才培养发展作为企业“墙上”文化,但在制度制定与执行、选人用人方面,并没有针对性的重视和使用人才之道。二是对人力资源部门,一些企业高管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只要做好选育用留裁,而不是帮助组织达成目标。

  4.直线经理HR职责不明确。直线经理人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定位模糊或职责不清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注重职能管理,产生的典型问题是,企业涉及到“人”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问题(比如招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我只管用,用的不好,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处理;又比如考核不按时跟进,结果轮流坐庄,只要完成人力资源部门任务即可,激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遇到突发问题,往往又会归结到“人”的身上,人力资源部门成了背锅侠。

  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核心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把手工程,也是直线经理的必备职责之一。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或者转型升级,就是要围绕两个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让高管、直线经理成为HR高手,让人力资源从业者成为HR专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并实现其价值。

  1.文化融合。将企业“墙”文化与组织“软”文化有效对接。比如企业讲求创新文化,那么在优化组织架构时,应弱化职责刚性边界,在政策制定时,应有一定的容错率,并且有财务支持;比如树立重视人才文化,那么应突破学历、年龄、工龄等限制,有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机制;比如追求奉献文化,就要有相应的激励引导措施。制度导向、管理方式与文化塑造不相符,企业文化只会变得更加形而上学、玄之又玄,难以对企业团队群体意识、行为规范进行有效渗透,影响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战略支撑。人力资源管理从幕后走向台前,由被动式转向主动式。一是紧跟企业发展战略,围绕组织力、领导力、执行力,开展组织管理效能诊断,制定改进措施,使人力资源策略与业务战略保持一致,增强策略的预见性、超前性。二是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转型和发展变革,基于目标,明确变革的组织模式、途径、方法。另一方面,工作范围拓展至企业整体价值链价值创造,围绕产品上下游,建立利益目标一致的客户价值链体系,让供应商或者分销商成为公司经济价值的评估人、分配者。如步步高集团建立了代理商与公司利润分享计划,构建了利益共同体,强大的分销渠道,助力OPPO、VIVO手机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表现。

  3.专业专注。人力资源从业者由事务型转向专业型,人力资源部门从成本属性向价值属性转变。企业的核心要义是盈利,不管如何“讲故事”,但最终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盈利能力。利润的提升是营收增长和成本控制的有机组合。要围绕营收增长(企业核心技术、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收购整合等)、成本控制(流程再造、架构重组、减员等)两个主维度,提供系统的、一揽子的专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或同业企业,开展管理咨询和专业帮助,进行有偿管理输出,实现共赢。

  4.合作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由职能型转向平台型,赋予直线经理在组织优化、人员使用、团队绩效等人力资源管理角色与职责的同时,强化对直线经理HR管理能力的辅导,让成为HR高手的直线经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由职能型转向平台型,意味着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放弃职能部门定位赋予的管理权力,融入到业务单元或利润中心中,这也成为了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5.员工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我们经常讲企业赢得客户就意味着能够赢得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客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外部产业上下游、内部直线经理以及企业员工。增强服务能力与质量的核心是建立“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的客户服务流程,可以构建实体的共享服务中心,也可以采取虚拟组织,依托统一的电话热线或微信、QQ等即时交流软件,为员工在劳动关系、制度政策、薪酬激励等方面提供咨询辅导,采取EAP等手段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人文帮助,同时加强员工咨询信息分析研究,针对性地优化、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最终促进员工个体价值的实现。

第5篇: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大多数的行业都进入了微利时代。成本控制作为微利时代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其作用及效果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构建企业的经营管理框架,使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内部与外部等各种关系更加协调,在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组织运转效率的同时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虽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其实际应用中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构建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是一个难题。首先一个原因是我国这些中小企业发展历史都很短、起点较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要快速、全面地推行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无异于“对久病之人下猛药”,这样不仅不可能使病人痊愈,甚至会把病人直接推向死亡或死亡的边缘。在中医学领域,对待久病之人的方法是调理,即采取养、治结合的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充分考虑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另外,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占有相对稀缺,初期投入能力也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寻找突破口,使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得以顺利落实是整个工作成败的关键。

  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过去的管理经验,我认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员参与,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理论上看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单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掌握及管理工具的应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但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工作的把握程度远不如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鉴于这一原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时一定要得到其它相关部门,甚至全体员工的配合,“闭门造车”式的工作方式所搞出来的东西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因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工作分析、岗位职责分析、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以及绩效考核内容、指标的设定等基础工作时,必须得到来自组织各层面员工的支持与协助。只有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可能是科学、合理、可行的。

  2. 寻找一个关键点入手,平稳推进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招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都与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工作紧密相连,稍有脱节便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与推行必须考虑到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配合。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每一个具体流程中都包含很多具体模块,每一个模块中又包含许多具体的工作。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员工素质、管理基础、投入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想要全面推行一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不可能成功的。唯一的办法是在企业内部寻找一个关键点入手,然后循序渐进、平稳推进。

  寻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进关键点的工作一般要从企业最基础、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如: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较差的企业首先要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评价内容及指标等方面入手;内部工作流程不明晰的企业要从明晰、规范企业内部工作流程入手;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归属关系模糊的企业首先要理顺内部组织关系、明确各岗位在组织中的具体位置等等。如果考虑到企业内部员工整体素质尚无法正真理解和接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可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同时,可选择在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群组中试行,如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首先推行等。

  企业不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都要切实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走稳之后再开始走下一步,稳扎稳打、不断推进,切忌因急于求成而盲目冒进,否则的话必然要摔得鼻青脸肿。

  3. 系统设计与推进要充分考虑受众因素

  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涉及到企业内部每一项工作及每一个岗位,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员工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是其不仅要切实理解这项工作开展的意义,而且要对这项工作的各项要求、各项流程都能明确把握。如果员工不能理解一项工作本身的实际意义,或者无法把握这项工作的相关要求及流程,他们无论如何是无法圆满完成这项工作的。因而,企业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时候,必须考虑来自受众方面的因素。具体要求是系统设计力求简洁、明了,要让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并接受,推进速度也要符合员工的承受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很短,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导下,以“边摸索、边发展”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不仅管理体系上不成熟,就是员工队伍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太具有超前性、先进性的观念与理论是很难被接受的。所以企业在确立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时必须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完美。太先进、太科学、太完美的方案对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十分超前的,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阻力也是很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每一个企业都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立足自身实际,以从简避繁开始,逐渐由简就繁,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实现其先进性与科学性。假如从一开始就片面追求其先进性与科学性,往往会因为企业员工无法理解、接受而影响其实施效果,甚至导致半途而废。这样企业不仅不能获取到预期的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员工对科学管理方式的信任程度,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4. 岗位设置与管理尽量合理,考核内容、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岗位的设置与管理,而岗位设置与管理有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二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三是坚持协调、高效的原则。如果一个企业在岗位设置与管理方面真正能够依照这几个原则行事,其员工队伍一定是有强大的战斗力的。但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因为存在“想当然”之外的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工作在多数时候不能尽善尽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程度。就企业岗位设置与管理这项工作来说,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完全科学,我们也要做到尽量合理,因为岗位设置与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其越趋于合理,整个系统也就越趋于科学。

  我国的中小企业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先天不足,使其在岗位设置与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岗位设置或岗位职责不明晰、人岗脱节、岗位与工作相混淆等现象是这些企业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想建立尽量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要尽量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尽量优化。而实现岗位设置与管理尽量优化的关键就是在“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协调、高效”等三个原则指导下,明确组织内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据此确定岗位设置;依据岗位工作内容确立岗位任职资格,并据此条件审查每一个岗位上的任职者;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身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事设岗”、“因岗选人”、“量才用人”。

  做到“因事设岗”、“因岗选人”、“量才用人”只完成了岗位设置与管理的部分工作,这项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岗位工作效果、成绩的考核。中国传统的工作评价方法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往往依据领导者的主观意见便可确定一个人的优劣,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工作评价方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流行了几千年,成就了很多人,也摧残了很多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工作评价方式的局限性,于是国外先进的工作评价方式开始在国内流行。这些先进、科学的工作评价方式的基础是大量客观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没有这些基础的数据也就没有科学的工作评价。因而,我们在设置岗位职责的同时就要依据这些岗位工作内容设立明确的工作标准,将这些工作标准与每一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相比较的过程就是工作评价的过程。在现实世界中,只有能够量化的东西才具有相互比较的属性,因而我们在对工作评价内容与标准进行设定时一定要坚持指标的量化,无法量化的评价内容与指标是毫无意义的。

  5.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能忽视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命、安全、情感、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五个层次,不断提高自身的需求层次是人的天性,中国的一句古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在一个企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是希望自己永远呆在这个位置上,而是希望以此位置作为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起点。如果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员工的个人发展,这个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商业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关键,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留住人才的能力,其必然会在无情的竞争中被淘汰。因而,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留人”机制。留人机制说简单一点就是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把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员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因而我们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对此不能有丝毫疏忽。

关于人力资源工作计划【五篇】

http://m.kwkids.com/zhiyezigelei/70411.html

推荐访问:人力资源工作计划及思路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范文简短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本类排行 本类最新